转载自微信公众号:新舟围棋
第15届春兰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于今年6月在中国深圳圆满落幕,中国棋手杨楷文(27岁)成功捧起冠军奖杯。韩国方面,老将朴廷桓(32岁)一路奋战至决赛,但在激烈角逐中以1比2惜败,最终获得亚军。在竞技体育中胜负本属常态,但此次失利不仅对朴廷桓个人意义重大,对韩国围棋整体而言也是一次沉重打击。这或许标志着韩国在世界围棋领域长期占据的主导地位正面临动摇,成为格局变迁的重要分水岭。
从目前世界顶级赛事的分布格局来看,中国已逐渐占据优势。根据赛事规模与奖金数额等标准,目前被公认为“世界大赛”的8项赛事中,中国棋手占据4项(春兰,梦百合,三星,北海新绎杯),韩国3项(南洋,LG,衢州烂柯杯),日本1项(应氏杯)。此前第14届春兰杯冠军仍为韩国棋手卞相壹,此次春兰杯的失守,意味着中韩在这一关键战略点上的格局发生逆转。韩国年初凭借卞相壹(LG杯)(注:柯洁抗议退赛)与申真谞(南洋杯)的接连夺冠一度占据先机,但随后中国棋手王星昊(北海新绎杯)与杨楷文的连续夺冠使双方战绩回到2比2的平衡状态,2023至2024年间韩国对中国的年度优势也正逐步被削弱。
▲ 第15届春兰杯冠军杨楷文(左)与亚军朴廷桓
中国棋手连续夺得两项世界大赛冠军,这在近两年来并不多见。上一次中国实现世界大赛两连冠还要追溯至2023年6月,距今已两年。此前韩国棋手申真谞(3次)、朴廷桓(1次)曾实现四连冠,但随后中国棋手丁浩(LG杯)与辜梓豪(烂柯杯)接连夺冠,打破了韩国的连胜纪录。此次中国棋手的连续夺冠能持续多久,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。若将时间范围扩展至2020年,韩国以12次冠军领先中国的9次。
中韩两国在世界大赛夺冠策略上呈现出鲜明对比。韩国采取“精兵战略”,注重质量优势;而中国则依托庞大的人才储备,以数量优势进行反攻。自2020年以来,韩国的12次世界冠军由申真谞(8次)、卞相壹(2次)、朴廷桓与申旻埈(各1次)四位棋手完成;而中国方面,除丁浩(3次)外,柯洁、芈昱廷、辜梓豪、李轩豪、王星昊、杨楷文等7位棋手各自贡献1次冠军,合计9次。
杨楷文的夺冠使中国世界大赛冠军人数达到25人,比韩国16人多了9人,日本9人,中华台北1人。世界冠军数量方面:韩国72个、中国52个、日本12个、中华台北1个。自1988年首届富士通杯以来,共有51位棋手至少获得过一次世界大赛冠军,总计137次。
▲ 南洋杯决赛中,申真谞(左)与王星昊展开激烈对决。申真谞夺冠后成为双冠王
未来格局如何演变尚难预料,但可以明确的是,韩国围棋精英层的厚度相对薄弱。除申真谞、朴廷桓、卞相壹三位“核心主力”外,自2021年2月第25届LG杯申旻埈夺冠后,再无其他韩国棋手登上世界冠军榜。韩国围棋界已连续四年半未能出现“第四位英雄”。
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韩国对申真谞的过度依赖。面对中国棋手的轮番挑战,一旦申真谞出现失误,韩国整体便可能陷入被动局面。然而,申真谞之后的接班人尚未显现。25岁的申真谞究竟能在巅峰保持多久,无人能准确预测。对其施加过高的心理与体能压力,也并非可持续策略。
此次春兰杯决赛的失利者是朴廷桓,这一结果更令人深思。作为长期稳居世界排名第二的韩国中坚力量,若他能夺冠,将打破“30岁天花板”的魔咒。目前30岁以上棋手中,唯一的世界冠军纪录仍为2015年32岁的古力(第10届春兰杯)。至于49岁10个月夺冠的曹薰铉(第7届三星杯),因其特殊性,通常不纳入常规讨论范畴。
中国棋手在人才储备方面的优势也体现在排名体系中。杨楷文以中国排名第21的身份,击败韩国排名前三位的棋手夺冠,展现出中国围棋深厚的梯队建设。此外,中国年轻一代的崛起速度也明显快于韩国。2004年出生的王星昊今年已两次闯入世界大赛决赛,并夺得一次冠军。比他年长一岁的屠晓宇也已打入首届世界最强棋士战决赛,即将与申真谞展开巅峰对决。相比之下,韩国新生代棋手在国内赛事中尚未取得突破性成绩。
2025年下半年或将成为世界职业围棋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。预计今年年底前将有3至4项世界大赛决出新一届冠军。衢州烂柯杯将于10月举行,第30届三星杯决赛定于11月,梦百合杯也有望收官。而新晋赛事世界最强棋士战也将于9月通过三番棋决出首位世界冠军。在多重挑战之下,韩国围棋能否延续其辉煌传统,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。
▲ 去年11月中韩对决中,丁浩(左)与党毅飞在三星杯决赛中的对弈场景(照片来源:韩国棋院)